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老年医学临床实践技能高级研修班(第十一期)》 暨《老年人运动健康指导能力培训班(第二期)》 第二天精彩纪实
2022-11-29 18:04:00 来源: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11月6日,由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老年医学临床实践技能高级研修班(第十一期)》暨体卫融合《老年人运动健康指导能力培训班(第二期)第二天的课程准时开始上午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老年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7位专家教授,围绕“老年衰弱-肌少症管理能力提升”这一主题,针对老年人健康促进行动相关内容和老年学科建设要求、预防老年人失能核心信息、肌少症的预防、干预和管理及门诊临床实战经验分享、衰弱预防、营养和运动管理、老年围手术期患者如何预防衰弱进行了全面的知识讲解和扩展同时也有肌少症和衰弱门诊业务开展的经验分享,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详细。

北京老年医院陈教授的授课题目是《老年健康促进行动解读》,结合2019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就老年人群的失能预防、饮食和运动管理、慢病、共病、老年综合征控制、整合公共卫生体系、老年医疗服务模式这些具体内容做了详细的解读。陈教教授还介绍了学科建设问题,就科室规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讲解。陈教授指出,我国的老年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任务迫在眉睫,我们的人才队伍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社会责任心,为国家老龄化事业贡献大的力量。

北京医院于普林教授的授课内容是“ 预防老年人失能核心信息”,指出失能是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和外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强调了老年综合评估服务在失能早期预防和干预中的作用。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以维持内在能力为目标的一系列健康促进行动包括诸多内容,但是早期识别和管理认知障碍和提倡老年人进行预防接种是重中之重,关注外在环境的目的是促进功能发挥,于教授指出失能预防是健康促进行动的核心之一,因此,希望本次授课为相关的专业人士提供更为专业的知识体系,为失能的基层预防工作提供科学框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康琳教授的授课题目是肌少症门诊8年经验分享强调肌少症衰弱门诊作为老年医学科极具特色的专病门诊,在科普宣教、筛查评估流程干预要点等方面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可以使用简单高效的评估手段为门诊患者提供便捷服务,干预的关键是营养处方和运动处方和跨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康教授表示从学科建设发展的角度出发,老年科应该重视肌少症业务的开展,鼓励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推动肌少症防治工作,将该疾病的防治做成老年科极具特色的一门技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张勤教授对《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进行解读。在老龄化背景下,防治衰弱是当今的重要任务,衰弱作是一种可逆的过程,这就为临床干预管理提供了契机。因此老年医学科和基层的医务人员要掌握衰弱的筛查、预防和干预要点,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张教授为学员们展示了衰弱预防的标准化知识体系,她呼吁医务人员重视衰弱的预防,尽早关注生活方式、用药、营养、慢病和老年综合征以及心理问题,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达到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晶桐教授授课的题目是老年衰弱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王教授指出,虽然越来越多的老年科医生认识到了衰弱的重要性,但是手术老年人属于特殊人群,衰弱与术后并发症、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因此从老年医学全人角度出发,重视衰弱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将衰弱评估与传统手术评估有机结合、评估非急症择期手术的利弊,倡导多学科团队合作管理模式、运动营养联合的综合治疗都是围术期管理的精髓。在本次授课中,王教授从围手术期的特殊视角强调了衰弱管理的重要性,危险分层、分级管理多次提到跨学科团队模式,旨在提高衰弱患者围手术期医疗质量,改善临床结局。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博淼教授“心外科围手术期老年衰弱患者的分级运动指导”为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衰弱患病率不容小觑,衰弱物理治疗包括制动问题、集束化管理、ABCDEF方案评估、多学科合作团队。以病例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阜外模式的标准化流程和内容,倡导多学科团队合作的评估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的四级康复治疗方案。刘教授在总结时指出围术期老年衰弱患者的康复实质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综合照护本节授课提示学员们重症患者的衰弱物理治疗势在必行,是达到医学干预使患者受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的胡亦新教授,以“老年综合评估在衰弱-肌少症门诊的规范化应用”为题讲解了老年综合评估在衰弱-肌少症门诊应用的重要性、评估工具的选择和实施要点,并介绍了解放军总医院、协和医院、华西医院等35家医疗机构联合制定的《老年衰弱门诊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最后还分享了该医院近年来探索的以老年医学专家为主导联合老年科护士和跨学科团队专家开展的衰弱多学科门诊服务模式。胡教授指出,以衰-肌少症门诊为枢纽,有助于为老年人提供医院内-外的连续-全程-有效健康服务。以老年综合评估为核心技术和基础提高医疗质量,是衰弱-肌少症门诊诊治的特色和关键;与医院其它科室合作,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和教育,对延缓衰弱-肌少症的发生、促进积极老龄化也有重要意义

下午会议的主题是老年人运动管理能力提升”,老年人群健康管理的重点就是科学的运动管理,但是如何进行科学的运动急需跨界专家合作指导因此,下午我们邀请了来自沈阳体育学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首都体育学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体育大学的7位教授,围绕老年人制订运动处方前如何进行个体化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在“体医融合”情景下开展健康管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运动管理、老年人膝关节病变的手术特殊性和身体的柔韧性测试、评价与训练方案等课程,从老年普通人群和部分特殊人群衰弱和肌少症的相关问题、运动的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等具体内容进行了精彩讲解。

来自沈阳体育学院的张新安教授以“基于个体化评估的老年人运动处方应用要点”为题目,围绕运动处方、个体化评估策略、运动处方的制订与应用三大模块进行了讲解。张教授指出运动处方是提高生命质量和预防慢性病的利剑,尤其是老年人群和心血管疾病人群和高龄人群,提倡运动医学与精准医学相结合。张教授从体育专业的角度出发,为学员们尤其是医务人员提供了专业的运动处方知识。运动是良医,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与老年医学的跨界融合,不仅仅有利于运动的科学开展,更是老龄化时代开启解决健康老龄化的钥匙。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邹艳慧教授分享的题目是老年肌少症门诊促进医院-社区连续管理模式探索。邹教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根据本地区的民族特色、饮食习惯、运动现状,提出了肌少症的医院-社区连续管理模式,以最新的肌少症共识和学会颁布的衰弱门诊团体标准为准则,指出医院-社区连续管理模式有望成为基层医院开展肌少症衰弱诊治工作的主要途径,上有指导,下有实践的联合模式有利于促进肌少症衰弱诊治技术的应用,最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全程管理、有效干预的诊治理念,达到早发现、早干预的医学目标。

首都体育学院荣湘江教授的授课题目是“体医融合”下的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健康管理。荣教授指出,体医融合的概念是诊断融合、治疗融合和康复融合;核心是解决运动疗法诊疗过程中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性问题,从以“疾病为主导”的临床治疗思路向“以功能为主”的体医融合诊疗思路转变,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真正做到追求“主动健康”的目标。以运动治疗为重点的的新型糖尿病管理模式就是要将运动与健康紧密联系起来,体育与医学跨界联合,推动慢性人群的运动方案普及,以达到健康中国的战略要求。

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的黄改荣教授以老年高血压的运动管理为题。黄教授从老年医学角度出发,老年高血压的独特性决定了综合防控中生活方式管理是基础,运动疗法是重点。运动干预的过程中推荐不同类型运动的组合和个体化运动处方。黄教授强调掌握老年高血压人群的特殊特点,将运动疗法作为基础治疗方案,联合药物进行综合干预能够最大程度地空穴血压,是老年医学科高血压诊治的特色之一,作为老年医学科的医务人员应该跳出心血管专业的视野,从老年医学全人角度、综合获益的角度进行更为科学的诊治。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杨云梅教授老年衰弱-肌少症的营养管理”为题围绕营养不良与肌少症-衰弱的相互关系、临床表现和评估、肌少症-衰弱的营养营养管理为主线展开讲解。杨主任指出将膳食调查、临床状况、实验室指标、人体测量和成分分析结合的全面评估是确定干预时机和适应症的基础,提倡“五阶梯治疗”干预途径众所周知,营养治疗是保证衰弱肌少症其他干预措施有效性的基础,尤其是运动疗法,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旨在促进了衰弱-肌少症老年人规范营养管理的在基层的临床应用

最后由北京体育大学的李雪梅老师以“柔韧性测试、评价与训练”为主题,李教授指出柔韧性反应了关节的活动能力,与老年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本课程从柔韧性的定义、影响因素、测定和评估方法、训练方案制订、风险预防等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说明静力性训练、动力性训练、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等不同方法的内容,就适合老年人的柔韧性锻炼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通过真人视频演示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柔韧性的锻炼细节,广大学员表示简单易学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快速掌握授课内容,更有助于临床应用。

 

今日的云课堂浏览人次和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一万人次,很多学员与授课专家教授们进行了在线交流答疑解惑。学员们纷纷表示如此实用的培训知识非常适合临床工作者。在11月7日第三天的培训内容中,除了由体育、医学专家将针对老年人运动处方制定讲述不同运动能力的评估和干预技术外,还将继续带来《老年临床技能高级研修班》的经典主题--第四届认知症跨学科工作坊,以促进老年医学、认知、康复等跨学科团队成员专项及合作技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