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总会有老年人说自己脚肿、手肿、脸肿、眼肿、甚至是全身浮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老年人“肿”到底是怎么回事。
水肿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量的体液潴留。根据水肿的分布,主要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根据水肿按压后是否凹陷分为凹陷性水肿和非凹陷性水肿。
如何评估水肿程度?
最常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量体重和肢体周径。
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凹陷性水肿,通常体重增加10%以上,才会出现水肿。单侧肢体水肿者,应与对侧肢体比较,对于下肢来说,踝关节上周径尺寸变化1 cm或小腿处2 cm,需要考虑水肿。
对于凹陷性水肿,目前最新的方法是采用Wiese水肿严重程度分级方法:按压水肿部位5秒,放松压迫后,根据皮肤恢复正常的时间将凹陷性水肿分为4级:I级<30秒,II级30~59秒,Ⅲ60~89秒,IV级90~120秒。
老年人要注意:不同部位的肿,提示了不同的原因。
1.下肢先肿,注意心脏问题:心源性水肿为凹陷性,水肿首先出现在两下肢或低垂部位(躺下时以骶尾部和臀部明显)。心功能严重受损者,水肿甚至可以发展到面部。平时坐位时注意搁高双脚,平卧时脚跟下垫高,以保证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水肿。
2.眼睑先肿,留意肾脏问题:肾源性水肿为凹陷性,如果前一晚没喝太多水,而晨起时发现上下眼睑肿胀,要留意肾脏问题。建议做肾功能、尿常规、肾脏B超等进一步检查。
3.脸肿了,关注甲状腺问题:甲状腺异常导致的水肿,多为非凹陷性,即按压不易出现明显的凹陷。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容易出现面部、手足水肿,且皮肤呈苍白色;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容易出现眼部组织肿胀且眼球突出。这时建议要查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B超。
4.脚踝肿、肚子胀,当心肝脏问题:肝源性水肿首先出现踝部,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部、上肢常无水肿。肝硬化导致的水肿甚至还会伴随出现腹水、静脉曲张等,而引起肝硬化的常见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血吸虫性肝病等。
5.全身浮肿,可能是营养不良:老年人由于疾病、衰老或其他原因长期进食过少时,会出现营养不良,而营养物质缺乏尤其是蛋白质缺乏可引发全身水肿,一般发生速度较慢,从组织疏松处开始,严重时出现低垂部位如双下肢水肿。另外维生素B1缺乏也可引起水肿。
6.单侧肢体肿胀,留神淋巴异常:淋巴性水肿为非凹陷性水肿。原发性淋巴水肿可能与淋巴管纤维性阻塞、扩张及收缩排空功能障碍有关。继发性淋巴水肿常见的原因有淋巴结切除术、放射治疗后纤维化、肿瘤浸润淋巴结或肿瘤细胞阻塞淋巴管、丝虫病等。
7.局部红肿热痛,炎症性水肿常见:炎症区有组织液渗出,含有大量的蛋白及炎性细胞,是临床最常见的局限性水肿。常见的疾病有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好发于机体免疫力低下人群、体表存在局部皮损的人群、慢性基础疾病人群尤其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
8.眼睑水肿伴紫红色斑,警惕皮肌炎:如出现独特的皮肤损害如水肿性紫红色斑、指关节伸侧紫红色丘疹和皮肤异色症,且伴有对称性肌无力、疼痛,吞咽困难等,要考虑皮肌炎。
9.还有一些原因也会导致水肿:
1)
药物所致的水肿:如应用非甾体类镇痛药(比如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比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肾上腺皮质激素(比如甲泼尼龙片)、睾酮、雌激素、胰岛素等。水肿常在用药后发生,停药后水肿消失。
2)
静脉阻塞性水肿:可分为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和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前者的主要体征是眼睑水肿,早期的症状伴有头痛、眩晕,后者特点是下肢水肿。还有肢体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
3)
变态反应性水肿:水肿多突然发生,往往有过敏史。一般给予对症治疗(如抗过敏治疗)后水肿迅速消退。
4)
功能性水肿:主要包括高温环境引起的水肿、肥胖性水肿、老年性水肿、旅行者水肿、久坐水肿等,常无引起水肿的基础性疾病。
水肿的治疗该如何治疗呢?
疾病引起的水肿要及时就诊,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可以帮助消肿。
1. 药物治疗:药物干预是缓解症状的最有效措施。常用的药物主要为利尿剂(例如呋塞米、螺内酯、氢氯噻嗪、托拉塞米等)和脱水剂(甘露醇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使用同时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定期监测血电解质。
2. 非药物治疗:建议在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做出改善。①避免久站久坐,定时起身走动。②入睡前,将下肢适当抬高,超过心脏的高度。③清淡饮食,控制盐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适度吃点高钾、利尿、含碘食物:高钾食物有香菇、菠菜、西兰花、芹菜、甜菜根、香蕉、番茄、苹果等,可促进钠的排出;利尿食物有冬瓜、黄瓜、西瓜、石榴、葡萄、玉米须茶等;含碘食物包括海带、虾等。⑤不要穿过度紧身衣物,穿弹性袜,避免穿高跟鞋。
3. 积极治疗原发病:水肿是一个症状,并不是疾病诊断,引起水肿的原因非常多,且水肿程度与原发疾病情况密切相关。需明确水肿原因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可明显改善水肿。建议患者可至全科门诊就诊,由全科医生获取详细资料后进行诊疗指导。部分老年人口服药物繁多,对于药物引起的水肿,尤其需要全科医生提供合理的个性化精简处方。
水肿烦恼多,及时去就医。饮食要清淡,适当抬高脚。
药物要当心,切忌自主张。仔细查原因,对症把肿消。
作者:
姚碧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全科医学科;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个案管理师
叶晨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兼分会秘书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