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肌少症
2023-09-25 15:43:00 来源: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可是“老来”真的是越瘦越好吗?其实不然。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疲劳、走路不稳、拿不起重物、抵抗力低下、容易生病等等问题会伴随着“老来瘦”一起出现。其实,这些可能都是出现了肌少症的征兆。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一种和年龄增加相关的,以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为表现的老年综合征。在我国,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高达8.9%~38.8%,随年龄长,患病率显著增加80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可高达67.1%

 

肌少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年龄增长是肌少症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除此之外,生活方式和环境也是影响肌少症发病的主要因素,如长期卧床、久坐、缺乏锻炼、长期酗酒吸烟、膳食摄入能量不足、蛋白质及维生素摄入不足、原有的慢性疾病加重、手术、恶性肿瘤、多器官衰竭等均会影响肌少症的发生

 

肌少症有哪些危害?

    肌少症起病隐匿,却会引起机体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跌倒、失能和死亡的风险,严重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肌少症会引起老年人躯体功能下降,比如翻身、起坐、提物、行走等诸多日常生活活动完成困难,还可能加重骨质疏松,导致跌倒、骨折发生率增加,同时还引起尿失禁、吞咽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下降血糖代谢异常等情况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肌少症?

    有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快速帮您判断自己是否存在患肌少症的风险,我们称之为“指环测试”,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坐在椅子上,大腿和小腿呈90°,双脚自然平放于地面,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环绕围住小腿最粗的位置,观察是否能完全环绕住,双手如果无法圈住小腿,说明患肌少症的风险较低;反之,如果能完全环绕,甚至还有剩余空隙,说明患有肌少症风险较高,那么就建议您到医院进行肌少症的相关专业评估以进一步确认是否已经患有肌少症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简单的小测试也可以帮助初步筛查是否患有肌少症,如:

    1、用软尺测量小腿最粗处的小腿围:男性<34cm,女性<33cm,提示四肢骨骼肌量的下降。

    2、握力测试:男性<28.0kg,女性<18.0kg,提示肌肉力量的下降

    35秒起坐试验:随着年龄的增加,下肢力量比上肢握力下降的更快,且更直接与躯体活动能力相关,测试时使用一张高度约46cm的座椅,记录在不使用手臂的前提下,用最快的速度连续完成5次起立-坐下动作所需的时间,5次起坐时间≥12s,提示下肢肌肉力量的下降。

    46步速测试:是指以最大能力行走6米距离所用的平均速度,当6步行速度1.0m/s,提示躯体功能的下降。

    通过上述的评估,符合的条件越多,则发生肌少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何对肌少症进行干预?

    1、运动干预:运动能显著的增加肌肉量和肌肉力量,是最简洁、有效的保持肌肉的方式。推荐抗阻训练如弹力带举哑铃、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等)、有氧训练(如快走、慢跑等)、平衡训练等,也可以选择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喜爱的、适宜的和安全的运动锻炼方式要注意避免可能对老年人的骨关节及心肺功能造成负担的运动

    2、营养补充:①如果日常饮食不能保证足够的热卡摄入,可以进行口服营养补充(ONS),比如口服营养粉、口服营养液等。②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牛奶、鸡蛋等),推荐老年肌少症患者每日可以补充乳清蛋白并将蛋白质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还可以使用膳食补充剂(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帮助保留或增加肌肉减少的老年人的肌肉质量和肌肉强度每日补充一定量的人体必需脂肪酸,如DHAEPA。④当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低时可予以补充口服维生素D

    3、生活方式:长期的吸烟会减少蛋白质的合成,加速蛋白质降解,而长期饮酒会导致肌肉纤维的萎缩,发生慢性酒精性肌病,因此建议戒烟、戒酒。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肌少症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重视老年人群肌少症的早期筛查和防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再追求“千金难买老来瘦”,而是要“千金难买老来健”!祝愿老年朋友们都能拥有一副健康的体魄,幸福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作者:

陈卫红  京市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卢艳丽  北京市第六医院院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