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气象组织(WMO)5月份的报道,今年可能会遇到有记录以来最热的高温天气,增加医疗负担,呼吁各国做好准备。
高温天气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较高的气温有利于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但另一方面高温也使代谢率升高和心率加快,要求心脏更多的做功,这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没什么问题,但对于老年人群或心脏病患者来说则是很重的负担。
早在1953年,一项对于美国德州心梗患者的发病时间分析发现,炎热的天气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加的趋势。
心血管病患者应当在夏季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更好的适应高温天气:
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尤其是心衰患者;
2. 规律休息、控制情绪,避免劳累或精神紧张;
3. 做好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积极做好血压、血脂、血糖的管理,关注体重变化;
4. 适量饮水,及时补充电解质(钠、钾、镁等),心血管病患者应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
尤其要指出的是,人们在夏季对啤酒、碳酸饮料等摄入量远远大于平时,这些饮料具有排水利尿作用,应警惕交感激活和电解质流失引起的心率和心律的改变。低钾血症(<3.5mmol/L)在高血压、冠心病、心衰患者中的发生率一般在4%以下,但处于3.5-4.0mmol/L之间的“正常低值”范围的则很多,研究统计在30%以上,即使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当中也有17.9%的低钾发生率。
心血管指南对于电解质水平检测的建议一般是三到六个月复查一次,血钾水平建议维持在4.0-5.0mmol/L,偏高或偏低的血钾水平会带来心律失常、猝死等多种风险,建议纠正。今年发表的《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离子管理专家共识》进一步强调了“血钾3.5-4.0之间为正常低值,应补钾纠正”,复查血钾的时间间隔建议缩短到1-2个月。
低钾血症可以采用口服药物补钾的方式,常用补钾药物有氯化钾缓释片、枸橼酸钾颗粒、门冬氨酸钾镁片等,其中氯化钾和枸橼酸钾适快速纠正低钾血症;门冬氨酸钾镁适合血钾处于“正常低值”的心血管病患者:同时补充钾、镁离子,门冬氨酸对心肌细胞有较强的亲和力,能顺利携带钾镁离子进入心肌细胞,促进分布平衡,可降低心血管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临床上常将门冬氨酸钾镁用于治疗阵发性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
低钾是心血管病患者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类型,也是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低钾的出现可能与RAAS系统激活及一些心血管病药物(如心衰患者常用的袢利尿剂和高血压患者常用的噻嗪类或噻嗪样利尿剂)有关,在夏季又增加了如食欲减退、排汗、醛固酮分泌等诸多因素。 呼吁大家提高血钾管理意识,使电解质紊乱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避免引发心血管事件。
参考文献
HE Heyer, HC Teng, W Barris. American Heart Journal, 1953; 45(5): 741-748.
Krishnan Bhaskaran, Ben Armstrong, Shakoor Hajat, et al. BMJ, 2012; 345: e8050
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离子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2020 年 3 月第 4 卷第 1 期
作者简介:
华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现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高血压学组主任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