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变明天,远离谣言,共同抗糖
2022-11-14 20:07:00 来源: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一、老年糖尿病诊断与分型

老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分型(无妊娠糖尿病)及三级预防中青年患者相同

初诊老年糖尿病患者以空腹血糖正常、餐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

糖尿病筛查应列为老年人年度体检的常规项目,空腹血糖需联合负荷后2小时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有利于单次检查减少漏诊。

老年糖尿病HbA1c的诊断标准:正常人<6.0%;糖调节受损(IFG,IGT,IFG+IGT)6.0-<6.5%;糖尿病≥6.5%

二、血糖监测方法

基本的监测点

早、晚餐前

常用的监测点

三餐餐前+晚睡前

可选择的监测点

早餐前+三餐后2小时

全面的监测点

三餐餐前+三餐后2小时+晚睡前

必要时增加的点

凌晨2-3点,或特殊需要时



三、心血管病变相关代谢危险因素的评估


四、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个性化定标,力争最优


老年糖尿病治疗

个体化制定降糖方案

 

二甲双胍是首选用药(无年龄限制),且可长期应用(肾功能不全除外);

生活方式管理和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HbA1c>7.5%较早联合治疗在总体血糖控制上效果更优;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高风险因素、肾脏疾病或心力衰竭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优先选择SGLT-2iGLP-1RA

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基础上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应开始胰岛素治疗,首选基础胰岛素

伴存高血糖(HbA1c >9.5%FPG>12mmol/L)、合并感染或急性并发症、处于手术或应激状态等特殊情况时建议多次胰岛素注射(强化治疗)或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方法。病情缓解后重新评估调整。

 

“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过高质量老年生活

 

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直接原因

老年糖尿病患者尽可能控制血糖在可接受范围之内,避免发生高渗性昏迷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老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受伴存其他心血管疾病(CVD)致病因素共同影响,对心脑肾脏功能的损害更严重,需重点关注,定期评估风险,力争未雨绸缪

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常受非糖尿病因素影响,需提高警惕,制定总体防控措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病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自我管理、血糖监测,积极、平稳控制血糖长期达标,有望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内分泌代谢分会供稿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