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和HPV的“爱恨情仇”
宫颈癌是影响全球女性健康的第四大恶性肿瘤,也是我国第二大女性恶性肿瘤。据统计,2018年我国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约近11万人,死亡病例近五万人,其中,新发病例的高峰年龄是20-24岁,呈年轻化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行动,截止到2030年,宫颈癌死亡人数将会增加50%。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什么说消除子宫颈癌?是因为子宫颈癌是一个是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癌症,我们只要记住一句话就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
我们来认识一下人乳头瘤病毒,英文HPV,它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具有高度嗜黏膜上皮的特点,目前约有200多种亚型从人体中鉴别出来,根据主要的感染部位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但我们通常参照的是它的致癌潜力,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主要是6和11,主要引起生殖器疣和良性病变,高危型主要是引起子宫颈癌,肛门癌,生殖器癌等,常见的就是16和18,与90%以上的子宫颈癌都密切相关。
HPV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性生活是HPV感染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HPV感染还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手接触到了带有HPV的东西,入厕、沐浴时会不经意将病毒带入生殖器官,或者是生殖器官直接接触到带有HPV的浴巾、浴缸、马桶等物品都可以传染上HPV,所以说感染HPV的几率非常大。
资料显示,大约80%的女性一生中某个时期都发生过HPV感染,但是大多数HPV感染都是一次性的,因为自身机体会自动清除病毒,所以 HPV感染最常见的结局是约70%的HPV感染会在1年内消退,90% 的会在2年内消退。只有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才有可能导致宫颈癌前病变,甚至逐渐进展为宫颈癌。这个过程十分漫长,通常需要10-15年。
不要恐慌!只要重视, HPV感染,没什么大不了的:WHO推荐的宫颈癌综合防治策略包括三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健康教育和接种疫苗健康教育主要是普及HPV相关知识、提高安全性行为的意识、消除对HPV感染和相关疾病的恐惧及羞耻以及提高医务人员对HPV感染和相关疾病的防控知识和技能。二级预防就是我们说的三早就是在疾病的临床早期,通过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控制病情的发展和恶化。三级预防就是根据临床分期开展适宜的手术以及放化疗和姑息疗法。
我们先来看看一级预防HPV疫苗的情况,接种疫苗的意义就在于预防HPV感染所致的疾病,减少宫颈癌的负担。
目前全球上市的HPV疫苗有二价、四价、九价三种,“价”代表了疫苗可预防的病毒种类。二价疫苗,可以预防由HPV16和HPV18型病毒感染。四价疫苗可以预防6、11、16、18型HPV感染。二价适用于9至45岁的女性,四价适用于20至45岁女性。九价疫苗是针对HPV6、11、16、18、31、33、45、52、58九种亚型疫苗.通常分3次注射给药,共6个月,才能有效。二价疫苗是第0、1、6月给药;四价、九价疫苗是第0、2、6个月给药。目前国内上市的二价和四价疫苗,能够防控70%宫颈癌风险,而九价疫苗可以预防90%的宫颈癌。公众可以根据自身年龄和经济状况,选择接种不同价型的HPV疫苗。
哪些人不能打疫苗,一个就是过敏体质,再就是感染疾病的患者,就是孕妇,再就是已经感染HPV了,疫苗也没有什么作用了。
接种HPV疫苗后就不会得宫颈癌了吗?接种了疫苗后,还用做宫颈癌筛查吗?无论接种2价疫苗、4价疫苗还是9价疫苗,接种疫苗后仍然需要定期筛查。现有疫苗,包括9价疫苗并不能预防所有的高危型HPV。而且,可能还有一小部分高危型HPV目前没有得到鉴定,当然更没有针对性疫苗。
那我们接着说筛查,2021年7月6日,WHO发布了最新的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治疗指南,以优化诊断工具与筛查选择,促进宫颈癌预防并挽救更多生命,新指南推荐HPV-DNA检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首选筛查方法。一般女性从30岁开始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首选HPV-DNA检测,每5-10年定期筛查一次。如果HPV-DNA检测尚未实施,仍使用VIA(醋酸染色)或TCT(液基细胞学)作为主要筛查方法,则需每3年定期筛查。
怎样进行筛查呢?大家对妇科检查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恐惧哦,其实这个担心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妇科大夫经验都非常足,而且动作也都很轻柔,就是用专业的窥器撑开阴道,刷取脱落的宫颈细胞进行送检。
健康幸福生活!
撰稿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张宏
审稿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会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主任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