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发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根据发病原因,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绝大多数,约70%-80%。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手脚麻木、无力、走路不稳、说话不清等。此外,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WHO数据显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居世界第一,年新增病例约300万,增长率约为8.7%。70%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约40%为重度残疾。我国脑卒中具有“四高”特点,即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脑卒中高居国内致残致死原因中的第一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心负担。
什么是脑卒中康复?
脑卒中康复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康复治疗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的有效手段。脑卒中后的康复过程是一个长期而有序的过程,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以获得最佳的功能水平,减少并发症。脑卒中康复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急性期主要是稳定病情、减轻症状,一旦病情平稳(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则开始早期康复治疗,以获得最佳的功能水平,减少并发症;恢复期则是以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为主,尽可能恢复身体功能;后遗症期则是通过康复训练维持现有的功能水平。
康复过程中,医疗团队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评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康复治疗技术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吞咽治疗,认知训练,心理治疗,传统医学针灸、推拿,康复工程(如支具与矫形器),康复护理技术以及居家康复技术等。物理治疗主要通过运动训练和康复器械的应用,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行走以及平衡等功能。语言治疗则针对患者的言语障碍进行训练和矫正。作业治疗则着重于帮助患者重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康复治疗需要持续的时间和耐心,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疗团队的康复指导和建议。
如何预防脑卒中复发?
预防脑卒中复发也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环节,这需要从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入手。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此外,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需要积极治疗并控制病情。在药物治疗方面,需要定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降压、降脂、降糖药物等,以降低脑卒中复发的风险。
总之,脑卒中康复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以及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康复的效果和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脑卒中后半年是康复治疗的黄金时间,越早康复,效果越好,大部分患者在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情况下,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通.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开展我国的脑卒中康复工作[J].中华医学杂志,2006,10(37):2596-2598
2、“九五”攻关课题组.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
中国康医学杂志,2001,16(5):266-272
3.Teasell
R.Stroke recovery and rehabilitation. Stroke.2003 Feb;34(2):365-6.
作者:
陈刚,硕士,中日友好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同济医科大学医学学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进委员会委员
美国心肺康复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杂志》通讯编委。从事康复临床和高干保健工作二十余年。专业特长:心脑血管病及骨科疾病的康复医疗。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