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足浴引发的皮肤危机:你需要知道的事
2024-09-19 15:45:00 来源: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1.王阿姨的故事:一次足浴体验引发的皮肤危机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去足浴店做足疗放松身体、减轻疲劳,还有些足浴店称可以治疗灰指甲、脚气、鸡眼等皮肤病。故事的主角是一位退休的王阿姨,一周前决定去附近做足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脚部的疲劳。谁知这次看似普通的足浴体验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皮肤危机!

足浴店的工作人员使用了一种宣称可以治疗脚气的药物(图1),涂抹后王阿姨的脚背立刻感到灼热疼痛,随之出现了大片红肿和水疱(图2),几天后症状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发严重,她只得去医院就诊。

在医院的诊断下认为是因为足浴店使用的针对足底增厚部位的酸性腐蚀性药物所致,立刻给予抗感染、抗炎治疗,同时使用了弱碱性药物5%碳酸氢钠和盐水做了冲洗,部分清创联合外用生长因子、磺胺嘧啶银软膏治疗1周后症状才逐渐得到控制(图3-5),最终临床诊断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医生提醒她这种病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只是我们往往没有注意到。


2. 接触性皮炎的成因和类型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CD)是一种由于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刺激物或变应原后,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皮肤炎症反应。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1](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ICD):是由于急性或长期反复接触对皮肤有害的物质而引起,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强酸、强碱、有机溶剂、毒物等),通常无潜伏期,快速发病。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CD):一种迟发型过敏反应,接触物本身可能无刺激性或毒性,通常在接触物质后经过一段时间发病。

3. 接触性皮炎在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和刺激物有哪些[2]?


4. 如何识别接触性皮炎?

明确的接触史:通常有直接接触刺激物。

皮疹范围与接触物大小一致:如皮肤红斑、水疱、糜烂等。

轻者表现为红斑、轻度水肿、针尖大小的密集丘疹;重者红斑肿胀明显,其上可见多发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水疱破裂后出现糜烂、渗出或结痂,严重时可出现皮肤坏死、溃疡等,有时可继发感染[3]。自觉症状为瘙痒、烧灼感、疼痛。

金标准诊断——斑贴试验[4]:可以通过检测过敏原进一步确认。

5. 治疗方法与日常护理要点

本病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遵医嘱治疗1~2周可痊愈。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进展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那么接触性皮炎如何治疗[5]?

首先要找出并去除引起皮炎的刺激性物质并立即脱离,避免再次接触刺激物,以防病情反复或加重。

局部治疗:炉甘石洗剂、中药外敷以及激素类外用药膏等能够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促进皮肤屏障修复促进伤口愈合,从而改善症状。光疗治疗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破坏引起皮炎的异常细胞,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主要用于慢性或顽固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全身性治疗:维生素C、钙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适用于急性期的严重症状,减轻瘙痒、红肿等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注意剂量变化,避免药物产生的副作用。

6. 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建议

刺激性物质及变应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日常中,那么我们需要怎样预防呢?

避免接触各种“劣药”、“假药”、三无产品等,减少公共场合的接触,尽量前往正规医院就医。

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日常做好防护,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环境清洁。

参考文献:

[1] Bains S N, Nash P, Fonacier L.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J]. 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 Immunology, 2019, 56(1): 99–109.

[2] GBZ 20—2019《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解读[J]. 中国职业医学, 2019, 46(2): 242.

[3] Mose M, Sommerlund M, Koppelhus U. Severe acute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presenting as exfoliative erythroderma[J]. Contact Dermatitis, 2013, 69(2): 119–121.

[4] Loman L, Uter W, Armario-Hita J C, et al. European Surveillance System on Contact Allergies (ESSCA):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patch tested and diagnosed with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J]. Contact Dermatitis, 2021, 85(2): 186–197.

[5] Scheinman P L, Vocanson M, Thyssen J P, et al. Contact dermatitis[J].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2021, 7(1): 38.


作者:潘天浩 申晨

(1、武汉科技大学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