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22日,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主办的2025年首期《老年陪诊师资培训班》在北京圆满举行,本次创新培训项目标志着我国老年陪诊专业化、规范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迈出的关键一步,为构建医养结合连续、标准化服务体系的跨学科团队人才队伍注入重要动能。90余名学员获颁全国首批陪诊师资结业证书。
专业引领:锚定积极老龄化发展需求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教授指出,面对加速老龄化与老年人日益复杂的就医需求,专业化陪诊服务是提升服务可及性、保障就医质量的核心环节。她强调,本次培训是落实国家《“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的重要实践,对推动老年健康连续整合服务能够标准化、规范化落地具有里程碑意义。
标准筑基:创新打造“双轨”培养模式
培训班以学会组织专家编制的团体标准《老年陪诊服务规范》和《陪诊服务实用指南》为核心教程指导,构建了“理论+实践”双轨教学体系。20余位跨领域权威专家聚焦慢病管理、用药安全、应急处置及人文关怀等核心内容深度授课。课程创新设置“高龄体验服”环节,让学员切身感受老年群体就医困境;结合情景模拟、实地参访等沉浸式教学,并进行理论+实操双项技能考试,全面强化学员专业服务能力与实操水平。
多元协同:汇聚跨领域专业力量
本次培训吸引了来自北京、山西、河北、河南等10省市的90余名医疗骨干(医护人员占比超90%,81%来自各级医疗机构),并汇集职业院校、养老康复机构及医药企业等多方力量,实现了跨行业专业资源的深度融合。项目负责人胡亦新教授表示,这是学会探索老年跨学科团队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未来将以师资建设为抓手,深化与地方机构合作,加速服务标准全国普及与落地,助力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网络。
持续赋能:护航银龄健康未来
首期培训的圆满收官是新起点。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将持续深化与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中各级单位开展合作,通过推进系列培训与学术交流,完善陪诊服务标准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化、专业化纵深发展。通过培养更多高素质陪诊人才,切实提升老年人就医获得感与幸福感,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积极老龄化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