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舒缓医学分会全委会暨学术交流大会圆满举办
2025-09-17 17:24:00 来源: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九月高原,风清云阔,昆仑作笔,三江为墨。2025年9月6日,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舒缓医学分会主办,青海省人民医院承办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舒缓医学分会全委会暨学术交流大会”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隆重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以“汇智共享·共筑老年舒缓医学未来”为核心主题,通过学术讲座、专家研讨、实地参观等多元化形式,聚焦国内外舒缓医学的前沿进展,旨在进一步整合临床舒缓医疗理念、提升实践技能,推动我国舒缓医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育高质量发展,为增进老年患者福祉贡献力量。

一、政产学研齐聚高原 共启舒缓医学新程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秘书长丁志平与青海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舒缓医学分会副会长祁玉娟联袂主持,共同为盛会拉开序幕。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程志、舒缓医学分会会长占伊扬,青海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孙晶、青海省医学会继续教育办公室副主任聂薇、青海省人民医院院长钟林涛五位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分别从国家老龄化战略、学科发展规划、地方实践需求等维度,阐述了舒缓医学在保障老年健康中的重要价值,对大会的召开寄予殷切期望。

来自江苏、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国多个省市的200余位舒缓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医护人员齐聚一堂,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等高校及医疗机构的专家、委员亦远道而来,以学术为纽带开展思想碰撞与交流,让金秋高原因舒缓医学的人文温度更添暖意。

聚焦老年健康命题 以舒缓医学破解生命终期保障难题

程志副会长开幕式致辞

在开幕式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程志发表致辞,围绕老年群体生命终期健康保障展开重点阐述。他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进程中,如何保障每一位老年人在生命最后时光安心、舒适、有尊严地度过,已成为必须着力破解的重要健康命题。程志副会长指出,舒缓医学是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支撑学科。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层面的症状舒缓,更在于对患者心灵的深度抚慰,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他进一步倡导,要推动舒缓医学与全科医学协同共进,携手构筑延续、整合、可及的老年健康福利体系,切实让生命“最后一公里”成为满含温暖与关怀的旅程,为老年群体健康福祉提供坚实保障。

贺大会启幕谋老龄福祉 以‘三维支撑’擘画舒缓医学发展蓝图

占伊杨会长开幕式致辞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舒缓医学分会占伊杨会长发表致辞,向本次大会的盛大召开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当前我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深入发展阶段,安宁疗护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关键民生领域。占伊杨会长强调,本次大会以“共享”为契机,构建起舒缓医学三大发展支撑:以科学为羽翼,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以文化为根基,为学科建设植入深厚底蕴;以慈悲为度量,引导从业者心怀大爱践行使命。他进一步期望,未来能持续提升老年舒缓医学的行业影响力,让其如“灯塔”般照亮更多角落;将舒缓医学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位老人身边,推动“生死两相安”成为华夏大地上一道温暖而动人的人文景观。

赞学术盛宴析青海现状 促进舒缓医学实践落地

孙晶处长开幕式致辞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孙晶发表致辞,对本次大会的召开给予充分肯定,并围绕青海省舒缓医学与安宁疗护事业发展展开重点阐述。她客观指出,相较于国内先进省市,青海省在舒缓医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储备、服务覆盖范围及社会认知程度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同时强调此次大会不仅是全国舒缓医学领域的高端学术盛宴,更是推动青海省老年健康服务与安宁疗护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契机,进而鼓励我省参会同志珍惜学习机会,将大会传递的新理念、好做法切实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具体行动,助力完善本地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让舒缓医学更好地惠及高原老年群体。

述医学温度引名言释义 点明医者时代使命

聂薇副主任开幕式致辞

青海省医学会继续教育办公室副主任聂薇发表致辞,围绕医学人文价值、舒缓医学意义及医者使命展开重点阐述。她指出,医学的温暖不仅源于技术的精湛,更蕴含在人文关怀之中。为更直观诠释舒缓医学的重要价值,聂薇副主任引用特鲁多先生“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经典名言,深刻诠释舒缓医学的尊重生命、关怀心灵的本质。她强调,在当今社会,如何让庞大的老年群体享有更加健康、更有尊严、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不仅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更是每一位医疗卫生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

述医院定位讲实践举措 期盼大会赋能发展

钟林涛院长开幕式致辞

青海省人民医院院长钟林涛在致辞中强调,作为高原百年老院,医院始终将老年健康服务及舒缓医学发展视为践行公益使命的核心职责;面对青海高原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慢性疾病终末期患者对生命质量的紧迫需求,医院多年来聚焦舒缓医学领域,通过人才培养、医护一体协作、特色学科建设主动回应需求;自2015年在青海学者赵生秀教授引领下成立安宁疗护小组以来,在全院各科室的共同努力下,已实现让终末期患者感受尊严与温情的服务目标;同时,钟林涛院长也坦言舒缓医学在高原地区发展仍面临地域限制挑战,期待本次大会为青海省舒缓医疗进步注入新活力。

二、专家解码核心议题 点亮舒缓医学发展方向

大会特别邀请多位舒缓医学领域的领军专家作主旨报告,从共识解读、实践与创新、体系构建、沟通技巧、科研转化等五个维度,为行业发展提供“金钥匙”,助力破解舒缓医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宁晓红教授:共识引领,确立舒缓医学“中国标准”

北京协和医院缓和医学中心主任宁晓红教授以《缓和医疗与安宁疗护定义中国专家共识(2025)》为题,开启学术分享环节。她用30分钟系统解读该共识核心内容,提出通过“术语统一、评估统一、质控统一”三大维度,结束行业“各自表述”的十年混沌期。报告中,宁教授结合我国老龄化进程与老年人生命质量排名现状,从症状控制、社会支持、心理灵性关怀、医患沟通、家庭支持等多维度阐释缓和医疗内涵,强调“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脑子里的知识,而是医者为患者减轻痛苦的心”,深刻诠释了舒缓医学的人文内核。

祁玉娟教授:扎根高原,打造青海安宁疗护“特色模式”

青海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祁玉娟教授,以《高原暖阳下的生命礼遇——青海安宁疗护的温度》为题,分享高原地区舒缓医学实践经验。作为深耕青海舒缓医学发展的引领者,她详细介绍了青海省安宁疗护发展现状、老年群体的迫切需求以及青海省人民医院在缓和医学、安宁疗护组织架构搭建、制度标准完善、服务体系覆盖、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同时,祁教授客观分析了青海省因资源分布、地域差异对舒缓医学发展造成的制约,提出探索“高原特色安宁疗护模式”的未来方向,力争让缓和医疗的“暖阳”照耀高原每一位有需求的患者。

江孙芳教授:科研赋能,输出社区安宁疗护“上海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江孙芳教授带来《临床科研驱动社区安宁疗护实践创新》报告,分享上海社区舒缓医学实践经验。她提出“小快灵”的科研思路:先构建上海社区≤90天生存期预测模型(以血压、PPS、疼痛、白细胞为4项核心指标),再联合16位行业专家制定“4维63条”安宁病房准入标准,形成可复制、可落地的社区安宁疗护“上海方案”。

刘东颖教授:聚焦老年癌痛,深入剖析精彩分享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刘东颖教授分享了《老年癌痛的诊疗现状与展望》。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老年癌痛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疗现状,并详细介绍了癌痛评估、治疗方法、护理宣教及随访工作。其授课内容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精彩的讲解使得听众对癌痛的认识得到了显著提升。

周智教授:统一理念,加强学科建设

“如果说化疗、放疗旨在延续生命的长度,那么缓和医疗便是致力于拓展生命的宽度”,这句话出自南京明基医院的周智教授,字重千钧,掷地有声。周智教授通过《南京明基医院缓和医学科学科建设经验》分享,从学科构建及个人经历的角度,全方位阐释了缓和医疗的核心理念——不只是追求生命的延长,更着重于提升生命终端的质量。他详细讲解了如何将舒缓医疗与化疗放疗、心理治疗、安宁疗护等多种手段有效融合,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最小痛苦、最大尊严中走完旅程。

段宇教授:体系梳理,构建“四维五模”核心框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段宇教授在《舒缓医学的发展与未来》报告中,以“古今—中外—未来”为脉络梳理舒缓医学发展历程,提出核心实践框架:“身心灵社”四维干预,搭配“门诊-住院-社区-居家-共照”五维模式,为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开展舒缓医疗提供参考。

王玉梅教授:沟通为桥,提升安宁疗护质量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王玉梅教授以《安宁疗护中的有效沟通》为题,聚焦“沟通”这一临床核心痛点,从病情告知技巧、医患共享决策方法、患者情绪反应应对等方面,结合十余年实践经验讲解沟通的艺术。王教授推动的将沟通技能纳入舒缓医疗质控指标这一举措已惠及数万名终末期患者及家属,为提升安宁疗护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竺琼教授:四全照护模式,促进社区多元化服务

上海市徐汇区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竺琼教授,通过《基于全科医学下安宁疗护多专业团队服务模式的社区实践》讲解,系统介绍了全科医学下的安宁疗护团队及其多专业服务模式。安宁疗护已逐步发展为一个涵盖临床医学、护理学、社工服务、生命伦理学、社会学以及艺术人文关怀的多元化服务体系,满足了患者在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各层面的需求,充分展现了现代安宁疗护的四全照护模式。

曹凤教授:探索实践经验分享,指引学科发展

北京老年医院的曹凤教授在《安宁疗护学科建设初步探索》中,从舒缓医学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从本院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研教学及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对青海未来的舒缓医学发展和规划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持专家掠影

三、全委议事:夯实组织基础 明确办会方向

大会期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舒缓医学分会全委会同步召开。会议延续“分区轮值主办年会”常态化机制,各轮值区域代表系统汇报2025年上半年工作亮点与实践成果,为分会整体工作优化提供参考;同时完成分会常委、委员增补程序,进一步充实组织力量,并再次重申学会纪律,强化委员规范意识。会上明确,“2026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舒缓医学分会全委会”将在河南省举办,为分会后续活动有序筹备奠定基础。

四、实地研学:深化实践认知 凝聚学科建设共识

为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主办方组织全体委员及参会代表前往青海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安宁疗护病房、肿瘤内科疼痛病房开展实地参观,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参观过程中,代表们深入了解病房设施建设、服务流程规范、患者照护细节;座谈会上,大家围绕舒缓医学学科建设、服务体系完善、人才梯队培育、科研创新转化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指导舒缓医学扎实落地推进。

五、汇智聚力 共绘老年舒缓医学新蓝图

本次大会的圆满举办,不仅为我国舒缓医学领域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更凝聚了全国行业力量、明确了学科发展方向。从共识定义到地域实践,从体系构建到科研转化,大会成果将为推动我国舒缓医学学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提升老年患者生命质量、守护生命尊严贡献更多力量。未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舒缓医学分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更多优质资源整合与实践创新,共同谱写老年舒缓医学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