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我曾接诊一名特殊的患者来做流产,她是一名艾滋病患者,怀孕后辗转多家医院,都被拒绝,遂来到了我们医院。起初知道她是艾滋病患者,我的内心也抗拒过,但经过深入了解艾滋病这个疾病,我做了充分的保护后完成了手术。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闻“艾滋”而色变,对于这个即恐怖,又朦胧的疾病,我们常常和卖淫,嫖娼,吸毒联想在一起,认为这些都离我们很远,那这个疾病自然也离我们很远。但其实,艾滋病毒已经偷偷来到了我们身边,除了在上述人群中流行外,也逐渐在大众甚至我们的青少年人群中蔓延了。
仅仅谈了一场恋爱而发生了“性关系”,就感染了艾滋病毒,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发生的案例。你能想到623分高考学霸因酒后和同性发生性关系而感染艾滋病吗,你能想到女大学生以一己之力导致16位男性感染艾滋病毒吗?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显示:2022年我国新报告15-24岁青少年感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艾滋病)为1.07万例,其中,男性同性传播占82.5%,异性性传播占15.6%。
为此,我们是否要正式认识一下艾滋病这个疾病呢?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孩子们。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艾滋病的种种。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人类感染了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使免疫系统受到攻击,逐渐丧失免疫功能,使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在人体内繁殖,造成机会性感染,甚至发生恶性肿瘤,最终导致人类死亡的一种疾病。
(二)艾滋病病毒一般存在于哪里呢?
艾滋病感染者和没有症状的艾滋病毒携带者都是本病的传染源。HIV病毒一般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
(三)艾滋病毒如何传播呢?
1、经血液传播是最确切的传播方式:如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比如纹身,纹眉毛等),输血制品。血液传播可以直接导致HIV病毒的感染,概率为100%。
2、经性接触传播是最普遍且广泛的传播方式:虽感染概率不足1%,但传播面广泛,仍导致许多人因性行为而感染。尤其是男男性行为者更是HIV 感染风险最高的群体,这可能同无保护肛交性行为有关,因肛肠粘膜是单层柱状上皮,薄而娇嫩,其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肛交极易引起粘膜损伤,从而导致HIV病毒从破损处直接进入血液,造成感染。
3、母婴传播:胎儿可以在母体内受到感染,也可因吸吮乳汁而感染。
(四)感染了艾滋病会有哪些症状呢?
从感染了艾滋病到终末期会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期。
1、
急性期:感染HIV病毒6个月以内,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并不严重,1-3周可自行缓解。
此时,血液检测可以查到HIV RNA,和p24抗原,CD4+T淋巴细胞计数会出现一过性减少。
2、
无症状期:急性期过后就进入很漫长的无症状期。一般为4-8年,时间的长短同感染病毒的数量和类型、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有关。注意此期虽无症状,但是是有传染性的。
3、
艾滋病期:随着HIV病毒不断的攻击人类的免疫系统,此时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已经小于200个/微升,会出现艾滋病的各种机会性感染。
(五)性行为后发现对方是艾滋病患者或者HIV病毒携带者怎么办?
这种情况,我们称为“暴露”,建议尽早(尽可能在2小时内,最好在24小时内,不超过72小时)服用特定的抗HIV药物,降低HIV感染的风险。建议在暴露后的4周,8周,12周。24周后检测HIV抗体。
(六)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HIV病毒的感染呢?
1. 了解艾滋病: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危害,避免与艾滋病感染者发生高危行为。
2. 坚持安全性行为:杜绝卖淫,嫖娼、混乱性行为,正确全程使用质量合格的避孕套。已经有确切的研究证明合理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HIV病毒的传播。
3. 避免血液传播: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纹身器材等工具,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拔牙,纹眉、纹身,针灸等有创操作。
4. 接受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包括性教育、禁毒教育等,提高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5. 关注心理健康: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避免青少年因心理问题而采取不安全的行为。
青少年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群体,伴随着艾滋病在学生群体悄悄流行,我们要加强对孩子们的关注,防“艾”于未然,才能筑就美丽青春梦。
作者: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副会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