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检验医学与慢病管理”学术会议专题报道三老年代谢性疾病的检验解码与防治解码代谢异常,构建防治体系
2025-11-07 17:49:00 来源: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2025年10月25日下午,“老年代谢性疾病的检验解码与防治” 专题会议顺利召开。会议由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医学中心首席专家兰小鹏教授与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程歆琦教授共同担任主席,内容整合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诊疗等多维度视角,以检验医学为核心解码工具,聚焦老年代谢性疾病领域的前沿突破与临床实践,彰显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先进性与临床指导价值。

一、专题启幕:聚焦代谢难题,锚定精准方向

会议伊始,论坛主席程歆琦教授发表致辞,他指出,从认知功能衰退到内分泌紊乱,从糖代谢异常到骨骼健康受损,老年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隐匿,更常伴随多器官共病,给临床诊疗和健康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本次论坛汇聚多学科顶尖专家,以检验医学为纽带,打通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壁垒,推动老年代谢性疾病防治从“经验化”走向“精准化”,为守护老龄健康筑起更坚实的防线。

二、会议统筹:跨域协作,保障学术深度

学术报告环节由北京高博医院医学检验中心主任张会英教授、迈瑞医疗集团医学临床部王江怀总监、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O医院检验科主任哈小琴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主任徐建教授共同主持。四位专家协同推进,确保议程高效有序、交流深入务实。

三、专家授课:解码检验维度,共筑防治体系

会议特邀五位领域专家围绕老年代谢性疾病检验与防治授课,呈现前沿成果与实践策略:

徐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生物标志物引领认知障碍诊疗”为题,详解阿尔茨海默病(AD)等认知障碍疾病的诊疗突破与理念更新。当前AD生物标志物诊疗体系日趋成熟,血浆p-tau217、Aβ42/40等指标诊断准确性媲美脑脊液检测,可提前10年以上预警疾病。结合影像学技术与深度学习辅助,多模态整合策略进一步提升早期诊断精准度。治疗领域同样取得重大进展,抗Aβ单克隆抗体能显著延缓早期AD患者疾病进程。如今AD诊疗模式已从被动诊断转向主动脑健康管理,构建起“生物标志物精准分层—靶向药物治疗—多维度综合干预”全流程体系,推动认知障碍防治向“早筛、早诊、早治、精准化”转型,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健康挑战提供关键支撑。

关海霞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围绕“老年人甲状腺功能特点和诊治”,解读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诊疗进展与新理念。老年人甲状腺呈增龄性变化,TSH水平随年龄上升,循环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渐降低。在诊断层面,老年甲状腺功能参考范围存争议,研究显示TSH适度升高可能与长寿相关,年龄特异性参考区间需进一步探索,临床需区分诊断与治疗切点。治疗上应秉持“全面评估、谨防过度”理念,老年甲减患者需先全面评估,采取“低起始剂量、缓调整节奏、宽控制目标”的个体化策略。亚临床甲减自发缓解率高且治疗获益不明,需结合TSH升高幅度、年龄等个体化决策,同时警惕过度治疗引发的房颤、骨质疏松等风险。报告推动老年甲状腺疾病诊疗向精准化、个体化与安全化转型。

田慧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在“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管理策略”报告中指出,当前糖尿病诊疗已发展到多维度指标体系,血糖监测已构建“点-线-面”全覆盖体系,激素检测体系的日趋完善,为新型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支持。临床理念上更倾向于糖尿病前期的早期筛查与积极干预。田慧教授提出,未来需加强检验多指标协同解读能力,推动检测技术与新型降糖药物协同发展,为患者提供更精准、全面的诊疗支持。

王昌敏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以“骨质疏松与老年健康—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价值与应用”为题,强调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且面临“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低”的严峻挑战。骨转换标志物动态反映骨代谢速率,为风险预测提供精准依据,弥补了骨密度检测滞后的不足。她强调,检验科应作为MDT的决策伙伴,通过标准化检测、智能报告解读与跨学科数据共享,助力骨质疏松症的精准分层、疗效监测与全程管理,推动诊疗模式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型。

裘宇容教授(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主任):围绕“维生素D与骨质疏松”分享,指出我国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问题突出,72%的≥60岁老年人血清25 (OH)D水平不足30ng/mL。不同免疫法检测结果存在差异,LC-MS/MS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更符合国际标准。相关指南明确骨质疏松症患者维生素D补充目标为血清25(OH)D≥30ng/mL,可明显降低跌倒风险。报告还提及2024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指南争议,指出普通健康人群无需常规检测维生素D,但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仍需通过精准检测指导个体化补充,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早防早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互动研讨:汇聚学科智慧,深化学术共鸣

授课环节结束后,在兰小鹏教授的主持下,徐俊、裘宇容、张会英、哈小琴、程歆琦五位专家围绕老年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检验热点展开深入交流,聚焦生物标志物在AD早期诊断中的核心作用、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与AD的关联机制,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的具体实践策略,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与思考。

五、会议总结:凝聚协作共识,赋能精准防治

最后,兰小鹏教授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专题会议汇聚临床与检验领域顶尖智慧,构建跨学科交流协作的重要平台。各位专家的精彩分享,既深耕老年代谢性疾病的检验技术突破与临床诊疗革新,又聚焦个体化、精准化防治核心,为行业奉上了兼具前沿性与实用性的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