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检验医学与慢病管理”学术会议专题报道四老年慢病与共病的检验赋能与管理更新赋能慢病管理,探索更新路径
2025-11-07 17:55:00 来源: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2025年10月25日下午,“老年慢病与共病的检验赋能与管理更新”专题会议成功举办,会议由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卫生部北京医院检验科主任郭健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检验系主任、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王琳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

一、专题启幕:聚焦共病挑战,锚定赋能方向

论坛主席郭健教授做开场致辞,指出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慢病与共病高发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关键因素,检验医学在老年慢病与共病的疾病早筛、疗效监测、预后评估中提供核心支撑,探索新标志物、精准检测、队列研究数据等在破解老年慢病诊疗难题的赋能作用中非常重要,希望各种观点充分交流、碰撞。

会议由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院长助理、检验科主任黄之虎教授、原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原副院长李立新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谭立明教授和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检验诊断中心主任马筱玲教授主持。

二、专家授课:深耕检验赋能,共探管理新径

论坛邀请五位专家围绕老年慢病与共病的检验与管理带来精彩分享:

陈晓荣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心脑血管室负责人):以“老年慢病流行状况调查”为题,针对老年慢病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关注和技术变迁,梳理和比较国内外大型老年慢病流行状况的重要队列研究、横断面调查和慢病登记等公共卫生监测资料和关注热点,阐述了在大健康理念下,以健康老龄化为目标的流行病学调查内容、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为以个体为中心、健康为中心、健康老龄化为目标的未来老年健康调查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庞靖副研究员(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围绕“从彭祖队列看中国人群的健康老龄化”展开讲解。她介绍,彭祖增龄队列的建立涵盖7大地理区域、9大研究现场共计26000人,包括25-89岁的人群样本,覆盖面广泛,持续动态追踪和多维度数据采集,已经建立了全方位分析标准化平台和标准化增龄健康数据库,为寻找健康促进因素,推进健康老龄化十年行动计划,达到增强人类机体功能,改善生命质量,提高健康寿命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仲人前研究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验诊断科):聚焦“免疫衰老及其标志物”,阐述了免疫衰老相关的适应免疫衰老和固有免疫衰老。免疫衰老标志物包括免疫细胞表面标志物、相关基因表达、多种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等。免疫衰老具有感染防御减弱、疫苗反应减弱、肿瘤监督减弱、易发组织炎症、易发自身抗体、伤口不易修复等六大特征,为老年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与干预提供了综合考量依据。

周铁丽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中心):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相关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老年高发慢性病,也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的常见病因,讲座主要阐述了COPD的发病机制、与感染的密切关系及合并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同时介绍了COPD的预防和治疗。报告通过丰富的临床案例介绍了COPD感染病原体种类(细菌、真菌、病毒等)、感染特点和实验室诊断技术在快速、精准诊断COPD相关感染中作用。

陈瑜教授(浙江大学检验医学研究所所长):以“肠道菌群与肺部感染”为题,以呼吸道菌群作为研究起点,关注肺部微生态与疾病关联,探讨肺部微生态与肠道微生态关联,提出“肺肠轴”理念,分享了团队对甲型流感病毒H7N9及新冠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和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变化的研究成果,对肠肺轴与肺部感染疾病关系进行探讨,为肺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互动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深化学术共识

在讨论与互动环节中,陈晓荣、仲人前、陈瑜等专家与现场参会者就“老年慢病与共病管理中的检验技术应用”“肠道微生态检测在老年医学中应用前景”“免疫衰老检测指标的应用”“老年营养管理策略”“免疫衰老”等热点问题深入交流,碰撞出诸多思想火花,现场讨论热烈、精彩。

四、会议总结:凝聚赋能共识,推动管理升级

最后,郭健研究员对论坛进行总结,指出本次论坛为老年慢病与共病的检验赋能与管理更新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对推动老年慢病与共病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